青少年截肢及注意事項
一、青少年截肢常見原因:外傷性、病理性
(一)病理性截肢。
1.脛骨假關節(jié):這是一種病因尚不清楚的一種骨不連接的特殊類型的疾病,多見于脛骨中下1/3,有時同側腓骨也可發(fā)生假關節(jié)。
臨床表現(xiàn):多數(shù)在生后1~2年出現(xiàn)脛骨向前外方彎曲,有的伴有肢體短縮、變細等,或進一步形成假關節(jié)。
輔具應用:從患兒站立行走時,就需要佩戴特殊定制的下肢矯形器,防止彎曲加重及骨折的發(fā)生;對于已形成假關節(jié)或手術后的患兒,矯形器能起到外固定的作用。如保守治療無效導致截肢者,則需盡早裝配假肢,以保證患兒雙側肢體發(fā)育均衡。
圖1 右側脛骨假關節(jié),佩戴右下肢矯形器多年
2.骨腫瘤 。
骨腫瘤分為好多種,我們常見的是骨巨細胞瘤和骨肉瘤術后的截肢者。
(1)骨巨細胞瘤為交界性或行為不確定的腫瘤,分為巨細胞瘤和惡性骨巨細胞瘤。好發(fā)于20~40歲,女性略多,好發(fā)于長骨干骺端和椎體,特別是股骨遠端和脛骨近端。
臨床表現(xiàn):主要癥狀為疼痛和腫脹,與病情發(fā)展相關。局部包塊壓之有乒乓球樣感 覺和壓痛,病變的關節(jié)活動受限。
( 2)骨肉瘤是原發(fā)性惡性腫瘤的一種,是一種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,好發(fā)于青少年,好發(fā)部位為股骨遠端、脛骨近端和肱骨近端的干骺端。
臨床表現(xiàn):主要癥狀為局部疼痛,多為持續(xù)性,逐漸加重,夜間尤重。可伴有局部腫塊,附近關節(jié)活動受限。局部表面皮溫升高、靜脈怒張?梢园橛腥韾翰≠|表現(xiàn)。
圖2 骨腫瘤行左膝部截肢、跟骨翻轉術后,穿戴假肢22年
對于青少年發(fā)生于長骨的疼痛,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,排除了生長期疼痛、運動損傷后的疼痛后,如疼痛持續(xù)性加重,一定要引起重視,及時到醫(yī)院就診、篩查是否是骨腫瘤,早發(fā)現(xiàn),早治療,有可能避免截肢。
腫瘤截肢術后不建議做物理治療,病情許可的情況下,盡早進行殘肢康復訓練,以減輕殘肢腫脹,減輕幻肢疼痛,利于裝配假肢。
(二)外傷性截肢。
5歲幼兒,因大貨車碾壓傷導致右側半骨盆截肢,神經(jīng)損傷導致左下肢癱(肌力一級),無法站立。右側殘肢及后背大面積點狀植皮,有開放性傷口,伴液體滲出。為了患兒的康復,我們結合假肢及矯形器的作用原理,為患兒定制了固定骨盆及腰部、穩(wěn)定癱瘓左下肢,代償右側假肢支撐的矯形器。能讓患兒站立(拄拐行走) ,加快患兒新陳代謝,利于患兒身心康復。
二、生長發(fā)育期兒童假肢的更換及殘肢注意事項
由于兒童生長發(fā)育較快,在裝配假肢時,都要適度預留出生長發(fā)育空間。
兒童皮膚的生長速度要慢于骨骼的生長速度,當骨骼的長度超出皮膚承受度時,則會穿破皮膚,在殘肢末端形成骨突起,有時呈尖刺狀,如伴有炎癥或影響假肢穿戴,則需要行殘肢修整術。